有很多站在中国医药行业的“规则”内分析中国医药零售市场的,今天我们就逃出“规则”看市场发展。
要看中国医药市场首先就得看人民的生活消费习惯,我们先来看看日本的医药零售市场情况:
调剂药局一般分布于医院和诊所周边,承接医疗机构门诊处方;所以具有位置稀缺性,且调剂药局与医疗机构之间关系密切,市场化竞争程度不高,导致调剂药局连锁率不高。从门店数量来看,其门店数量约5.98万家,Top10连锁率仅为10%;top10的销售收入占比为16%。看完这个数据应该知道院外药房的趋势了吧!
药妆店类似于生活便利店,销售非处方药、化妆品、食品等,如在药妆店内达到调剂药局的开设标准,也可销售处方药。目前日本药妆店门店数量约1.95万家。
20世纪70年代,日本开始进行医药改革,推进医药分家的主要措施是降药价和提高医疗服务费用,此外还通过提高后发医药品(类似于基药)的使用比例降低总体医药费用。由于医改前期进展较慢,为了提高医务人员推动医药分家的积极性,从90年代开始日本医疗服务价格提升幅度大于药价下降幅度,2000年左右调整幅度逐渐减小。
经过20多年的持续推进,处方迅速从医疗机构流向调剂药房,从而带动了调剂药局的快速发展。数据显示,日本调剂药房的处方单量从1998年的4亿张,到2017年超过8亿张;配药金额也从1998年的1.8兆日元上升至2017年的7.9兆日元。2017年日本医药分业率达到72.4%,而1998年时仅为18.4%。
日本的药妆店起源于1980年代,约70%的门店由传统的药店发展而来,30%的门店由超市、百货商店等发展而来。尽管日本药妆店门店总量较调剂药局差距较大(仅为调剂药局的三分一),但从零售额来看,则几乎与调剂药局二分天下。数据显示,2017年日本药妆店销售额约为6.8兆日元,占日本药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了46.3%。
要调剂药局主要承接医疗机构门诊处方不同,日本药妆店的品类则要丰富的多,不仅包括了医药用品,还包括化妆品和日用杂货等。从2017年日本药妆店各品类销售情况来看,医药品占比最高,达到32%左右,化妆品和日用杂货基本相当,2017年分别为21%好22%,其他商品则占据了约25%的份额。
院外药房(DTP药房):数量剧增、连锁率低、多元化发展、各地割据,和医院走的近的团队会成为各医院主力军、单店销售额高,主要业务是为医院患者承接处方以及出院病人的诊后服务。
零售药房:生活化、市场化,不再是十年前的那种零售药店了,为了满足基本治疗的需求,而是为了满足人民更健康美好生活的需求,比如专业的化妆品、日用品、减肥健身睡眠等健康周边产品。
我们医药企业应该顺应行业发展,根据市场需求迭代我们的产品、完善我们的服务,理性深度分析、占领未来的大市场。
近年来在分级诊疗、处方外流等政策的影响和推动下,药店药品零售市场发展迅速。2011年全国药店零售规模为2038亿元,2017年增长至3647亿元,其中实体药店的总销售额约3577 亿元,同比增长8.0%,占药店总零售的98.08%;网上药店的总销售额约70亿元,同比增长54.0%,占药店总零售的1.92%。
2011-2017年药店销售规模年复合增速达10.18%,医院终端药品销售规模增速下降至8%,药店零售增速逐年快于医院端销售增速。
药店零售规模的快速增长,得益于药店数量尤其是连锁药店数量的快速上升。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,2013版GSP推行,单体药店压力加大,数量开始减少,从2013年的27.44万家下降至26.35万家,连锁药店则从2013年的15.82万家,快速上升至2014年17.14万家。
2015版GSP推行进一步加大了单体药店的压力,使得单体药店迎来关店潮和被收购潮,数量也进一步下降至24.32万家;连锁药店则上升至20.49万家,同比大幅增长19.52%,连锁率2013年的37%快速上升至46%。
2016-2017年在两票制、营改增、药店分级管理、流通专项整治力度加大等政策的影响下,单体药店数量下降趋势开始放缓,但药店连锁化持续上升。截至2017年末,全国药店数量达到45.37万家,其中单体药店数量22.47万家,连锁药店达到22.90万家,连锁化率为50.5%。
数据分析来自《2018-2023年中国连锁药店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》
欢迎参加7月12上午杭州—医药新渠道(药店诊所)拓展接洽会。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。
会议详情链接:7月12日下午《7月12日杭州:医药新势力联合药交会浙江站》点击查看会议详情
上一篇:浅谈医药企业的营销渠道策略
下一篇:1药网帮助药企开拓院外医药分销渠